医疗卫生行业是联系群众最密切、服务群众最直接的窗口行业之一。
株洲县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60家,其中城乡医疗卫生单位243家,个体医疗机构、厂校医务室及医院延伸点门诊等17家。
“机构庞大复杂、网点星罗棋布、人员遍布城乡、责任重于泰山。”这是该县医疗卫生人对自己肩上担子的形容。
近年来,该县卫生系统锐意改革,建立并完善科学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特别是今年以来,通过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狠抓医疗队伍作风建设,“修医德、提医能、优质服务惠民生”,实现了医疗服务质量大提升。
65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体检、乳腺癌免费筛查、白内障患者免费筛查及手术、双向转诊合理分流病源……一份份沉甸甸的民生大礼单勾画出该县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路线图”,也勾画出向着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目标迈进的坚实步伐。
■正医德,让患者更实惠、更满意
“医德乃大医之魂”。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是遏制行业不正之风的治本之策,也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点环节。
该县在行业中开展整治“庸、懒、散、奢”行动,集中查找解决干部职工在“四风”和“不落实”等方面的突出问题,重点整治群众反映强烈的医生“开大方”、“滥用药”、“收红包”、“拿提成”等医疗领域不正之风。
在转变作风中,该局领导干部处处以身作则,作出了很好的表率。采访中,几名工作人员说起这样一件事:以前,干部职工偶尔有上班迟到早退现象,该县卫生局局长齐满珍不声不响,每次上班来得最早,下班走得最迟。看到局长无声的带头,大家不好意思了,此后迟到早退现象基本绝迹。
日常工作作风常抓不懈。局长齐满珍、党组副书记郭晓军经常利用晚上、周末等休息时间,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的方式,深入各级医疗卫生单位进行暗访,发现一起通报一起。凡事怕就怕认真,这一来,系统干部职工工作作风很快得到改变。
“小病忍,大病挨,重病才往医院抬”,这是过去一些贫困群众的写照。
如何减轻群众医疗费用负担?该县在我市率先实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全县14家乡镇卫生院和234家村卫生室以及县人民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院3家公立医院均取消药品加成,实行零利润销售。村民们反映:“原来在村卫生室吊一次水要花100元左右,现仅需33至40元左右。”据悉,如今县、乡药价降幅均在35%以上,村级门诊处方费用由平均60元降至30元左右。
齐满珍认为:“卫生工作者要时刻为群众健康着想,积极为群众做好事。”按照这个思路,该县在保证基本医疗保障基金安全前提下,把调整的医疗服务收费项目纳入新农合和医保支持范围。并建立门诊一般诊疗费补偿机制,将门诊一般诊疗费提高部分全部由医保、新农合基金支付,不增加患者负担。今年上半年与去年同期相比,全县乡镇卫生院增加住院病人3112人次,县直医院增加住院病人370余人次。
为了进一步明确医务人员职责,该县实行责任到人,层层签订责任状,对违纪医务人员实行责任追究,对相关主管领导追究连带责任,医务人员的责任感明显增强。
过去,出了医疗事故都由医院“买单”,花“阿公”的钱不心痛,导致医疗纠纷居高不下。如今在株洲县,如因主观原因导致的医疗事故,相关责任人也要担负一定比例的赔偿。这样一来,医务人员责任心明显增强。今年上半年,全县医疗纠纷事故下降145%。
“感谢党和政府,今年新农合为我家何男补偿了3万多元,现在又二次补偿了4万多元,解了我家的燃眉之急。”去年底,患白血病的龙凤乡中学学生何男的父亲接过县新农合二次补偿的钱感激地说。为帮助身患重大疾病的重点人群走出困境,缓解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去年,该县在我市首推参合农民重大疾病二次补偿制度,将心肌梗塞、胃癌等15种疾病纳入二次补偿范畴。去年来,该县“二次补偿”已惠及患者1924人次,补偿资金达265万元。
针对“小病大治”、过度医疗而导致的新农合资金浪费现象,该县组织相关人员对一些医院的住院病种进行分析,发现一半以上的患者可以在县内治疗。2012年6月起,该县推行“双向转诊”制度,确保了新农合资金合理使用,初步形成“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重大疾病县外救治”的就医格局。
医疗市场良莠不齐,威胁着群众身体健康。该县开展医疗服务市场专项整治,组织人员对128家医疗机构及药店进行检查,立案查处违法行为22起,取缔3家无证行医单位。某乡一药店因无证行医,当场受到没收药品、器械,并取缔的处理。该县还开展公共场所专项整治,通过对148家公共场所进行检查,共立案查处违法经营场所45家,整治了医疗行业的违法行为。
在今年上半年全省作风建设民调中,该县卫生局位居全县第一。
医疗质量是医疗卫生机构的“生命线”。要把住这条“生命线”,靠的是提升医护人员能力,惟其如此,才能让群众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
该县每年组织乡、村两级医务人员到县级医院进修,乡镇卫生院每年选派一名以上医务人员到市、县医院免费脱产轮训。县级医院每年选派医务人员到湘雅医院和山东、上海等大医院培训,全面提升医务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
对医务人员进行“三基”(即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培训,对培训考试不及格的医务人员调离工作岗位,重新“回炉”,合格后再上岗。据了解,去年有3名医务人员因成绩不理想,被调离“回炉”。
基层医务人员业务能力不强是该县医疗卫生的“软肋”,也是该县“提医能”的重点。该县组织县级医院利用自身优势,带人带设备到乡镇卫生院进行对口支援。过去,朱亭镇中心卫生院医疗设备落后,技术人员青黄不接、医疗水平较低,有时连一些常见病都治不好。当地村民只得舍近求远,跑到周边乡镇或县城的医院去看病,很不方便。
近年,该县人民医院派出6名管理和医务人员组成帮扶团队,带着先进的医疗设备进驻该医院,通过传、帮、带形式,很快带出一批能人。如今,不仅当地的村民纷纷前来就诊,还吸引周边不少乡镇的村民慕名前来。该卫生院月收入也由过去的20多万元,增至70多万元。
医疗质量要提升,基础设施得完善。近年来,该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改善群众就医条件,大幅度增加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投入2.3亿元新建标准化县级医院,总面积达6万余平方米,分管卫生工作的副县长段可文任指挥长,负责组织实施,目前,该项目主体工程已完工。投入4000多万元新建和改扩建了洲坪、仙井等6家乡镇卫生院;投入2000多万元添置了相关医疗设备,其中仅县人民医院就投资650余万元,新添置了四维彩超、C臂X光机等大型医疗设备。投入1000多万元,建成标准化村卫生室107个,现已全部投入使用。
为了在医疗卫生单位中形成“比、学、赶、超”提升技能的氛围,该县组织开展医疗卫生服务技能竞赛活动,各单位每季度考核一次,年底全系统进行一次技能大比武,决胜出一、二、三等奖,其结果作为职称评定、晋级等方面的依据。
今年,该县还开展了“群众最信任的医务工作者”评选,评选对象都是由群众推荐的临床一线医务工作者。为进一步提升窗口服务能力,提升办事效率,该县在医疗卫生单位每季度评选出一名“最佳服务明星”。该明星必须根据群众零投诉、服务质量、出勤情况等综合指标,由全体干部职工进行无记名投票产生。服务明星可获一面“流动红旗”,如果下季度松了劲,“流动红旗”就会被新的“最佳服务明星”夺走,从而激发了大家努力干事创业的热情,形成了你追我赶的良好氛围。
■提医能,让群众看得起病、看得好病
“刘女士,您出院后身体恢复得怎样?医务人员服务态度好不好?您对我们的工作有什么意见和建议?……”8月16日,砖桥乡铁砂村村民姜远民突然接到县人民医院医务处工作人员的电话。对方详细询问身体情况,叮嘱注意事项,末了,又请他给医务人员服务水平和态度打分,他打的分数直接影响医务人员的考核。
该县坚持“人文关怀”的服务理念,在医务人员中实行“患者回访”制度,通过回访交流,拉近与患者的距离。请患者给医务人员打分,监督了医务人员行为,提升了医疗服务质量。
“病人的信任,对我们来说,就是最大的满足。”该县卫生局负责人认为,造成医患关系紧张,往往是一些很小的问题和失误。作为医生,心中装着患者,尽心尽力去做好工作,就能让患者满意。过去,外出务工农民在务工地住院后,要从千里之外赶回来报销新农合医疗费用,费钱又费时。该县简化手续,只要流动人员把相关资料、票据等邮寄回来,其家属通过乡镇卫生院送到县新农合办公室即可“搞定”,大大方便了群众。
“姜医生,我是诸前村的刘胡子,晚上我爱人突然发高烧,全身抽搐,越来越严重了,请你马上赶来……”今年7月下旬的一天凌晨,砖桥乡铁砂村乡村医生姜元英正沉浸在梦乡里,突然被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惊醒。闻讯的她,一骨碌起床,背起药箱,一头钻进了黑幕里。
该县启动“乡村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组织乡村医生为每一位村民建立健康档案,让村民与乡村医生签订服务合同,群众一个电话,不分昼夜,乡村医生随叫随到,并主动为村民提供公共卫生服务。根据协议,乡村医生以65岁以上老年人、0至6岁儿童、孕产妇、慢性病人、重型精神病患者为重点服务对象。包括对行动不便的村民提供电话咨询、上门访视、家庭护理、家庭病床、家庭康复指导服务。为慢性病、重型精神病患者提供每年不少于4次的健康咨询和分类指导服务,让乡村医生真正成了当地村民们的“家庭医生”。
近年来,该县在全系统开展“群众最满意服务窗口”、 “年度服务明星”,“十佳护士”等评选活动。今年,又在全系统开展了“群众最信任的医务工作者”评选活动,发出群众满意度调查表5000多份,向患者发送调查表1000多份,县人民医院医生屈敦涛、渌口镇卫生院护士袁海林、砖桥乡铁砂村乡村医生姜元英等10位医务工作者光荣入选。
近年来,该县卫生局还组织各医院成立义诊小分队,先后赴淦田、朱亭等乡镇开展送医送药下乡活动,开展义诊300余次,为2万余村民进行了免费诊疗服务。各乡镇卫生院开展义诊咨询服务,为贫困患者和行动不便的老人上门送医送药。
据不完全统计,3年来,该县卫生系统共有600余人次参加党员志愿者活动,开展下乡义诊、献血、送温暖等活动,服务群众1.6万余人次。为患者提供了温馨、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
■优服务,让群众享受“贴心医疗”
来源:株洲日报
作者:黎世伟 唐加强 谢俊
编辑:贺晓青
本文链接:https://wap.zzlknews.cn/content/2014/08/27/61354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