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那是一片纯朴的世界
2015-01-06 13:30:00 字号:

  认识姜满珍大约是在2008年的冬天,在市文联作协举办的一次文学座谈会后吃饭的间隙里,当时我和璐子等人在一桌吃饭,有一位朴素端庄、高挑个子的年轻女子抱着一摞刊物给我们席间的每一个人发了一本,边发边谦虚地说:“请多多支持,请多多关照。”

  至少我是有点受宠若惊了,谈何关照,我也是个跋涉在文学长河浅滩上的学习者。

  我们说着谢谢,浅笑着,在饭间翻开了扉页,璐子告诉我们,她就是这刊物主编姜满珍。

  我们回头望她的功夫,她已经回到另一桌吃饭去了。

  当时我们也收到了其它杂志刊物,待抱回家来闲时翻阅,感觉《渌湘》的杂志很本真、贴近人们的生活,呈给读者的是株洲县人们生活的世界,这是我对《渌湘》最初的印象。

  之后一晃就是几年过去了,再次接触到《渌湘》杂志是在今年的夏天,这时的《渌湘》已经是政治与文学并进,严肃与活泼并存,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风格隽秀厚重,在坚守纯朴的本真味的同时,多了些艺术的内涵,是一本让人爱不释手、与时俱进的优秀刊物了。

  当姜满珍把这《渌湘》刊物给我时,正好她的散文集《推开门,推开窗》已经出版了。她与我约好时间后,特地自己开车从株洲县专程给我送书来,再次见到的姜满珍已经脱离了当年的腼腆拘谨和瘦条,变得丰润更有女人味了。

  翻开姜满珍的《推开门,推开窗》,我的眼前就映入了一片纯朴的世界,浓浓的亲情、乡情扑面而来:湘江河里,白帆点点,收工后的农人们忙着捕鱼;湘江岸上,一群天真无邪的男娃女娃们在追逐嬉戏、奔跑,旁边的田野里,油菜花儿开着,嫩绿的蔬菜油油地疯长着,一个身穿粗布花衬衣、灰灰色裤子的扎羊角辫的小姑娘朝我们这些读者跑着跑着,那些小伙伴们渐渐隐去,待到近前,她便跑成了一个健美的女子,那就是满妹子。

  姜满珍,小名满妹子。我觉得这名字与湘江河特别靠近和贴切,在湘江边上奔跑着长大的、与江河和鱼有关的、并受到大人们宠爱的女孩子就应该叫满妹子。小时候两个姐姐犯麻疹相继夭折,因而其父母把她看得紧看得重,三个哥哥也帮助父母把唯一的妹妹盯得紧。而我虽然比满妹子小,出生的环境相互也很陌生,但我在读这些散发着江风与泥土的清香和鱼香的文字的时候,我总是在心底里情不自禁地喊一声:“满妹子哎——”我又仿佛听到江风回答了我,说满妹子提着一个桶子正屁颠屁颠地跟在哥哥身后捕鱼和捉泥鳅、鳝鱼去了;说满妹子正偷偷和桂花、小梅两个小伙伴把哥哥制作的仅能容纳三个人的小木船抬到塘里去了,三个人又很快掉到塘里去了,又爬上来了,满妹子很快就挨了哥哥的打了;说满妹子的姆妈给大嫂扯了花衣服,她没有,她在那儿嘟嘴儿满脸不高兴了,但很快又不记仇了;说满妹子又和她的大嫂背上十几个鱼罾到池塘一人盘踞一方比赛着网虾子去了;说满妹子正随意推开白鱼滩上任何一家屋顶炊烟袅袅的农家门毫不客气地扶起筷子吃鱼去了;说满妹子正在湘江边上一边放牛一边看书去了,别去惊扰她了;说满妹子的小伙伴给了她一抓香甜的麦粒儿,她跑回家让她姆妈也给炒麦粒儿去了,但她家里家徒四壁,除了几片凉薯片和柳叶糖,母亲端不出什么了;说满妹子的大哥去做木材生意发财致富去了,她大哥买回了全村第一辆逞亮的自行车,还给满妹子也买了一辆二手自行车,满妹子骑到学校好风光去了;说满妹子的二哥到县城吃国家粮赚了钱给家里买回全村第一台黑白电视机,晚饭后十里八乡的乡亲们都到她家的晒谷坪里看电视去了,她的父母裂开嘴笑得好开心了……

  如果说每个人的童年是一首难忘的歌,那么我说作者的童年更是一首永远新鲜的、纯纯的、幸福无比的歌!

  《推开门,推开窗》分《光阴梭影》、《亲情悠悠》、《山外瀑声》、《情系文缘》、《心有灵犀》、《那人那事》共六辑,其中第一、二辑为亲情、乡情篇;第三辑为旅游采风游记篇;第四辑为文学成长篇;第五辑为生活哲理篇;第六辑为人物篇,记录了作者从童年到少年、青年、中年的成长和成功的全部经历,可以说是一部作者个人的自传体散文写真。而透过这本散文自传体写真,我们看到了中国七十年代到现在的中国社会农村和城市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的步伐一泻千里,以及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巨大飞跃和可喜成绩。

  一条缓缓奔流的湘江河,把满妹子丰富的童年生活连在了一起,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因了这条湘江河,满妹子的童年多了很多幸福的回忆。尤其是春汛时节,每一次涨潮之时,便是湘江边的农人们最为忙碌最为兴奋之时。夕阳西下,湘江堤岸,人来人往,一架架鱼罾悠然静立,农人们鱼篓的小生灵,让白鱼滩的乡村家家飘逸着鱼香,推开哪一家的门,都可以毫不客气地扶起筷子,享受黄昏收工后农人们从湘江河里捕来的喜悦;因了这条湘江河,湘江河里源源不断涌来的不计其数的鲜鱼,让居住在江岸的农人们的生活多了很多乐趣,这乐趣不仅从捕获的成果中获得,也从黄昏时一家人其乐融融围坐在一起,享受其味甜甜的鱼香的温馨中获得,想想都美,想想都幸福,怪不得作者开篇就说:“湘江水日日夜夜冲刷着江岸,但它永远也冲刷不掉我对童年生活的回忆。”

  是呵,不要说作者自己本身不能忘怀,就连读者读起这样的生活情景,那些春汛时节的百舸千帆,一匹黄段子似的缓缓奔流的气势并不像海潮那样吞人的湘江河流,却在每年的汛期涌来鱼儿千条万条归入农人们的渔船和鱼罾中,岸上那些奔跑着的无忧无语的孩子,岸边农田里长势良好的农作物,特别是那些金黄的油菜花多么油嫩呵,黄昏时家家户户冒起的炊烟,那一扇扇随手可推开的如自家一样温暖随意的可以毫不客气扶起筷子享受鱼味的乡亲邻里的农家们,哥哥与他的两个小伙伴自己制作的仅能容纳三个人的小渔船,作者“我”和小伙伴桂花、小梅一起偷哥哥的小渔船去池塘冒险的狼狈经历等等,都让读者历历在目、记忆犹新、感叹不已,透过这些,呈现给读者的是一位纯朴的美好女子、坚强健美的女子在永不停歇地奔流的湘江河堤岸上向我们灿若玫瑰地走来。

  说实话,一直到今年夏天我在收到她的这本散文集之前,我并不知道她是株洲县的文联主席,可是她是那么的谦和,那么的朴实,一点架子也没有!这让我内心充满了对她的敬意!

  《毛遂自荐的故事》表现出作者很可爱很诚实很本真的一面,因为作家的人生经历本来就是酸甜苦辣的,作家的神经触觉也是最敏锐的,作家的感情也是易感的。作者把握了这种真实。不像有些爱慕虚荣的作者把自己的经历过往一顿浮夸,或者只写自己光辉的一面,甚至一些作者在散文中虚构自己是如何如何地优秀,让了解的人一看就大跌眼镜。我的认为是:散文虽然是可以“形散而神不散”,但散文必须是自己或他人的真实经历,他人的经历不能写成自我一人称经历,散文必须保持其真实的特征,否则只能让人觉得肤浅、骗人、浮夸、虚伪。雪竹作者的散文贵在真实经历、真情实感。

  《青青马齿觅》一文一如作者的写照:生命力极强,在任何环境中,从童年的贫困艰辛到青年的雅致殷实生活,她都坚守自己朴实的本色,朴实装扮,朴实为人,享受寂寞,抵抗诱惑,心胸宽阔,热爱大地母亲泥土的温暖,健美如初。作者描叙的马齿觅,无论是她姑娘时代她母亲让她提了篮子去田野采摘的马齿觅情景,还是她嫁为人妇之后双休日唤上可爱的儿子到公婆的菜园里采摘的马齿觅的情景,都让我着实羡慕,我多想也尝试一下呀,某个春日或秋日的双休日,太阳高照,与雪竹一起,跨着篮子,打着赤脚,让泥土亲吻我们的脚板,我们采摘一满篮子马齿觅,用簸箕装着,围坐在一起,在她们家的晒谷坪里摘上一、两个小时,说些闲话,然后洗净、用开水淋过,晒蔫,拌上辣椒粉和盐粒,再晒干,就可和五花肉蒸成可以治病的美味佳肴!而这些过程,都是我从作者采摘制作马齿觅的乐趣中学得的,但还没有尝试!

  作者不仅爱家乡那孕育了数以万计鱼虾的湘江河,爱家乡纯朴的父老乡亲,也爱家乡的每一株植物,爱家乡的春天、夏天、秋天、冬天。她写她家门前的一棵香椿树,一到春天冒出了无数的嫩红色的香椿叶,把香椿叶用一个竹竿绑着的小镰刀割下来,大人们仰着头割,孩子们在下面捡着,不一会儿就捡满了一筐,母亲让作者送些给邻人尝鲜,从而融洽了邻里关系。作者的母亲也给作者和作者的哥哥们做上一晚鸡蛋炒香椿叶,把香椿叶子切得细细的,拌上鸡蛋和盐,放油,在锅里一煎,香喷喷的美味啊,作者和哥哥们拌着饭能吃上二三碗饭,看罢,你们不想吃吗?作者家乡的植物的美味,胜过你城里的山珍海味美味佳肴!而且还能治病,还极有营养价值!你说作者能忘怀她的家乡吗?能不热爱自己的童年吗?而多余的香椿叶,作者的母亲把香椿叶捆成一小扎一小扎,带上作者到城里去卖了换回油盐和作者与哥哥们的笔墨纸张,这其中有享受劳动换来收获的乐趣,也给作者童年时代贫寒的家境增添了一份温暖……

  《家乡的秋》一文,太阳煦暖如春阳,秋天雨水很少,万物仍在太阳的沐浴之下,虽有绿草渐趋萎黄,但各家各户晒谷坪里堆满金灿灿的小山丘,山上橘林浓密,各色秋果垂挂,农家邻舍,各式菊花沿着院舍篱笆竞相开放……你说还有什么生活比得上作者家乡的秋天的农家生活的殷实踏实和美,这比陶渊明笔下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还要悠然自得呀!

  像《想念儿时下雪的日子》让我们读者想起了自己的童年,那时候大雪从屋檐下结成一根根的冰凌,现在很难遇见那样的雪了,即便有,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大人们生怕伤筋动骨的,也不许孩子们去玩的,因而现代的孩子体会不到那种打雪仗的酣畅淋漓的乐趣了。《麦粒香》中的姑嫂情尤为让人羡慕,我若是有那么一个情深意重、待我如亲妹妹一样的嫂子,我宁愿去作者家乡那样的乡下过捕鱼抓虾的农家生活,与亲人样的嫂子一起其乐融融地劳动;《高考,像云一样飘过》记录了作者高考的失利,走入社会后的半工半读,争分夺秒,努力进取,靠自己的打拼终于取得了国家认可的大专文凭、会计证、公证员资格证、法律服务证,终于在她儿子满9个月的时候被录为国家公务员,到现在从事自己喜欢的职业,并成为县城乃至市里挺有名气的文人,让读者捧读之时不禁感叹:知识改变命运,失败了不要紧,唯有通过自己不懈地努力付出,才能创造出理想的成绩,才能抵达我们想要的幸福生活!

  这本书我是要推荐给我那个一直生活在都市的蜜罐中的孩子学习的,在这本书里,也在作者的成长过程中,现在看来,生活的酸甜苦辣都是一首首动人的歌!关键在于,你要永远热爱生活,不放弃奋斗。《雅致的县城》、《和你一起慢慢变老》、《记忆向往的株洲》等,在作者的笔下,株洲县地理位置特殊,人杰地灵,渌江水绕城而入湘江,湘江水伴县城欢歌而下,水路、陆路交通发展迅捷便利,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丰饶,县城享有“中华诗词之乡”集体最高美誉,各式上档次的商居小区楼鳞次栉比,各种健身场所与设施先进齐全,城市生活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流淌在作者笔下的全是对容纳了她、提供了她事业成长舞台空间的株洲县城的无限的赞美和热爱!没有理由,就是喜欢,乃至让读者读了,也很想参与其间,想来,老人们在这城里安度晚年,是最宜居之地了。

  亲情篇《槐姐》读得我热泪盈眶,槐姐是三哥的前任妻子,因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在生下女儿五年后生命戛然而止。作者很有姑嫂缘,她和每个嫂子,无论是乡下的,还是城里的,无论是活着的,还是逝去了的,都曾相处得非常融洽,有一种亲情的融洽。或许贫困的经历能成就这种融洽的姑嫂亲情,只能说是羡慕了!《吃苦耐劳的母亲》任劳任怨早出晚归,收工回家便去网鱼虾,晚上回家用小火焙干,然后在深夜还在用缝纫机制作鞋垫,第二天让作者的父亲把鱼虾和鞋垫挑到镇上去卖,父亲回家时总会给作者带回一个月牙的油饼,这是作者童年最好的零食。这是苦难酸楚的童年经历,也是幸福感动的童年经历!

  《有兄便是福》三个兄长一个妹妹,长大后皆在同一个市区生活或工作,三个兄长从小到大协助父母看管照顾着作者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以致在作者结婚后给予作者的手足之爱仍不亚于作者的丈夫,着实让我羡慕不已。我也有三个哥哥,我也是父母的独女和掌上明珠,但我的哥哥们从读书开始我们基本就天各一方,大学分配天遥地远更是天各一方,且哥哥们皆为国家重要战线上的忙碌人士,电话都没时间接,在经历过很多次“在开会”的电话后,便基本不再联系,可我心底里仍然爱他们,祝福他们。所以当读到作者的一句结尾“如果有来生,我还愿做他们的妹妹”时,我一个人坐在家里的书桌前哭了,哭得很感动,很伤心。

  作者的散文真实感人,读得我除了羡慕不已之外,我是又哭又笑的。《儿子长大了》中作者的那个当时未满三岁的儿子对母亲说的一句话,让我爆笑出了声。作者当时在偏僻的乡镇工作,那里的厕所靠着山,晚间作者缠着瞌睡的丈夫陪她上厕所的时候,儿子自告奋勇地说:“妈妈,我陪你去,我去给你打蛇。”多好的小小儿子呀!很平常的一句话,由那个小小的人儿的小嘴里说出来,真是让人感动极了!要是当时我在场,我肯定要亲他小圆脸脸一下的!儿子长大后170厘米,经常与168厘米的母亲背靠背比身高,已经高出作者两厘米了,让作者欣慰自豪不已!哎呀,怎么什么样的好事儿都让作者给摊上啦!作者说,万事都是缘,包括人缘、财缘、官缘,不可强求。

  作者的旅游随记描写自如,清新可人,在作者享受到各旅游之地的美景陶冶和文字的快乐之时,因她的文字,也给她到过的地方,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旅游区的宣传力度。然后像《让孩子的心灵插上翅膀》、《快乐其实很简单》、《女人要有自己的空间》、《平常人的幸福》、《健康快乐地活着是多么的美好》等则在一定程度上透着生活的哲理,给读者以深刻的启迪。另外作者的人物撰写栩栩如生,如见其人。

  推开门,推开窗,我们看到的是一片如雪样纯净洁白、苍茫浩远的纯朴世界,她有着竹一样正直的气节,正如作者的写照:淡泊名利,宁静致远。

  (作者系株洲市诗人)

来源:

作者:踏浪

编辑:贺晓青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