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株洲日报》:建果园,当“羊倌” 一批“创客”活跃在乡野
2015-06-23 09:44:41 字号:

  

 

  市民在果园内采蓝莓。

  株洲日报记者 谭清云 摄

  株洲日报记者 王军

  6月16日,位于株洲县松西子社区的“知青果园”开门迎客,百亩蓝莓园游人如织。

  “5年内将种植面积扩大到500亩,并融入剪纸、彩绘、手工DIY等传统民俗艺术,打造株洲首个近郊精致农业观光体验基地。”阳光下的蓝莓树随风摆动,叶片间蓝紫色的果实莹润饱满,“知青果园”负责人蒋脁辉脸上洋溢着喜悦。从大学生村官变身“职业农民”,她的职业蓝图越来越清晰。

  眼下,“全民创业风”吹进农村,越来越多的农村能人、返乡农民工、大学生,转型为“田园创客”。无论是发展特色种养殖,还是选择热门行业进行资本运作,他们以自己独特的方式为梦想努力,在乡野间谱写着发家致富的生动样本。

  好项目是创业的敲门砖

  来自益阳安化县的蒋脁辉没想到,当年好不容易考上大学跳出农门,如今还是变成了农民。

  2009年,蒋脁辉考上株洲县洲坪乡大学生村官,长期与农民打交道中,她发现当地村民创业致富的愿望十分强烈,但一直苦于资金不足、技术缺乏、信息闭塞等难题,梦想难以变为现实。在一次偶然的创业培训中,她发现“金丝四号”枣适宜当地种植,于是带领村民开辟了一块示范基地。

  “这次创业尝试虽没有达到预期的经济效益,但积累了人脉和经验。”蒋脁辉分析,在农村创业,关键是要选对项目,在安徽、浙江等地考察,并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教授交流后,她选择了适宜南方种植的蓝莓作为基地种植的品种,并在松西子社区流转300亩土地发展规模种植。

  “今年首次挂果,亩产250公斤左右。”蒋脁辉说,按照目前每公斤200元左右的市场售价,一亩地的收益在5万元左右。

  无独有偶,在攸县坪阳庙乡双凡村,当过老师、开过健身俱乐部的王敏,毅然决定回家当“羊倌”。他花几个月时间将自家后山上的几亩荒田开发出来,种上羊爱吃的“牛鞭草”,同时建了上百平方米的养殖场,饲养黑山羊200多只。如今,他成立了种养殖合作社,基地黑山羊直接与当地超市、酒店对接。

  田园创业前景好,也面临挑战

  与其他领域创业不同,“田园创业”往往面临投资大、回报周期长等问题。

  “建100亩的果园,投资就得近200万元。”蒋脁辉说,光土地流转的费用每年都要十几万元,工人的工资也不能拖欠,她前几年种枣挣的钱,已全部投进了果园的建设。至于果园的基础设施建设、道路硬化绿化等,还得看今年的销售行情再考虑。

  蒋脁辉也尝试了各种融资办法。此前,她办理了一笔5万元的贴息贷款,但这毕竟是杯水车薪,她还与松西子农业公司签订了协议,由对方出一部分资金,采取利润分红的方式入股。

  技术同样给他们造成了困扰。“去年羊群出现羊痘和羊胸肺炎,持续了一个多星期。”王敏说,那段时间他几乎每天跟羊睡在一起,通过及时科学的治疗,最终只有3只小羊羔死亡。这之后,他养成了每天清理羊粪、观察羊身体状况的习惯,并收看每期的央视《科技苑》节目。

  事实上,为鼓励全民创新创业,我市接连出台了一系列激励政策。比如,设立创新创业投资引导基金,鼓励各类人才创办企业,其中创新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是整合现有国家、省设立的各类创业资金支持政策,以国投1亿元创新创业基金为母基金,2到3年内逐步增加至5亿元规模。

  “尽管农村创业艰辛,但这片蓝海大有可为。”蒋脁辉表示,在“互联网+”时代,农村创业已经站在了新的平台上,谁能冲出重围,谁就能创造奇迹。

来源:株洲日报

作者:王军

编辑:贺晓青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