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评论丨让“浦江经验”成为社会治理的“锦囊妙计”
2023-10-10 18:11:04 字号:

评论丨让“浦江经验”成为社会治理的“锦囊妙计”

8月19日以来,中央级主流媒体连续刊播20年前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亲自倡导并带头到浦江等地接访群众的事迹。回顾这段温情生动的“浦江故事”,习近平同志深入基层率先垂范、身体力行,带领领导干部主动下沉一线,到信访情况最复杂、最严重的地方去,不用“我们‘回去研究研究’”等话语搪塞敷衍,而是直击问题本身,采取现场办工和统筹调度等方式解决问题,这让广大干部和群众深受触动。历经二十年的传承和创新,“浦江经验”成为我们党在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基础上的创新之举,现已成为“变群众上访为领导下访,深入基层,联系群众,真下真访体民情,实心实意办实事”的生动实践,在新时代绽放出璀璨光芒。

化解信访困局,稳步推进基层社会治理走深走实。“浦江经验”化“上访”为“下访”,创新了信访工作方式,实现了信访主体角色转变。人们常说:“信访是天下第一难题”,信访问题历来是困扰各级政府的“老大难”,也是基层治理中存在的一块“难啃的硬骨头”。信访本是人民群众表达合理诉求的一种方式,人民群众因“信”而“访”,怀着党和政府的信任,带着问题来,渴望解决问题而归。但在此过程中也横生了越级上访、重复上访、聚众集体上访,甚至是缠访、闹访等非理性现象,这既不利于问题本身的解决,更不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和长治久安。二十年前,习近平总书记的创新做法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基层治理新思维,这实现了信访主体角色的转变。在群众不停上访的同时,为何部分领导干部较少下沉基层呢?一方面可能是“难得下”,一些领导事务繁忙,时间较难周转,下沉基层的频次、周期与效果受到一定限制;另一方面可能是“懒得下”,个别领导干部一门心思只想抓“大事”,认为基层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对基层群众的诉求重视程度还不够。“领导下访”既展现与民为友的谦卑姿态,又展示了为民排忧解难的决心和态度,诚然是值得提倡的做法。广大领导干部要切实推动信访工作由“退避让”向“主动仗”的转变,不回避矛盾,不掩盖问题,瞄着问题去,追着问题跑,努力筑牢人民信访工作这块基层社会治理的“压舱石”。

攻克矛盾难题,奋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见行见效。“浦江经验”化“末端治理”为“源头疏解”,引导就地化解矛盾纠纷。现今我国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所触及的问题由浅层次逐渐转入深层次,各类复杂难题和矛盾接踵而至。2022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信访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明确要求各级机关、单位领导干部应当阅办群众来信和网上信访、定期接待群众来访、定期下访,包案化解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2023年3月,党中央成立中央社会工作部,统一领导国家信访局,负责统筹指导人民信访工作,指导人民建议征集工作。《条例》的出台和新部门的成立展现了党中央对于信访工作特别是下访工作的充分重视,加强“回应型政府”的建设,实现信访由“堵”向“疏”转变,注重信访源头治理。信访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到人民内部矛盾,承担着为民解难、为党分忧的重任。习近平总书记说:“哪里矛盾问题多,领导干部就应该去哪里。要到矛盾多的地方去,往矛盾‘窝’里钻。”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下访便选择了浙江省矛盾最突出、情况最复杂、年上访量过万的浦江县,创造了以上访数量大量降低、社会矛盾及时化解、群众难题迅速解决为特点的“浦江奇迹”。据统计,二十年来浙江省市县三级领导及部门负责人共有约15万人次下访,累计接待群众20余万批70多万人次,化解20余万件信访问题,极大地清理了长期累积的陈年积案,切实解决了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要想处理好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避免“小事拖大、大事拖炸”,做好“送上门来的群众工作”是必然之举。这要求基层干部积极担当作为,竭尽全力解决突出问题,牢牢把握化解风险隐患的主动权,全力以赴突破瓶颈、攻克难题。对于身处基层一线的青年干部而言,面对问题决不可避重就轻,不避难就易,要发扬斗争精神,勇于攻坚克难,敢于迎难而上,注重信访矛盾的源头防治,争取在源头化解矛盾,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办好民生实事,扎实推动党群干群关系更近更亲。“浦江经验”化“信访”为“信任”,推进干群“面对面”换来“心贴心”。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信访是送上门来的群众工作,是体察民情、联系群众的重要渠道。做好了信访工作,部分民生工作也迎刃而解。习近平总书记在接访时将课桌拼成工作台,与来访的群众代表共坐一张桌子,零距离、面对面交流,当场解决群众提出的“道路年久失修”“拆迁安置补助”等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急难愁盼问题。在总书记的亲自过问和监督指导下,群众反映的问题迎刃而解,曾经的“山区坑洼路”两年后全线贯通,修成了“小康路”“致富路”“幸福路”,现如今成了乡亲们的“共同富裕路”。浦江西部山区97个村委会自发联名给总书记写了一封盖有红印章的感谢信,信中凝聚了浦江县20省道沿线20多万乡亲的无尽感激。只要我们将心比心、以心换心,掏心窝子般付出真诚的心、无私的情回应群众的期盼,群众也会把我们当成自家人。干群心连心,“鱼水”情愈浓。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而对于新时代的信访工作,“来访群众是考官,信访案卷是考题,群众满意是答案”。每个群众内心都有一杆“秤”,我们的工作做得好不好,人民群众说了算。当下,全国各省市大力推动“浦江经验”和“枫桥经验”“双剑合璧”,并结合党内正在开展的大兴调查研究、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等活动,全力下好“我为群众办实事”这盘棋。湖南省大力开展“走基层、找问题、想办法、促发展”活动,明确要求全省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省级领导干部要当好下沉一线“带头人”,实现以“四不两直”方式常态化深入基层一线,带头进农村、社区、企业、学校、科研院所、两新组织等基层单位,开展信访问题、重大风险大梳理和大排查,奋力书写新时代“浦江经验”的湖南篇章。此外,“湘易办”APP的大力普及也让得群众的信访诉求马上办、网上办、高效办,实现了“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推动群众信访迈向智能化,极大地拓宽了信访渠道。

经过二十年的传承和弘扬,“浦江经验”为创新基层治理、化解矛盾纠纷、办好民生实事、密切干群关系等提供了“锦囊妙计”。作为基层一线的选调生,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信访工作的重要思想,深刻把握“浦江经验”的精髓要义,在面对复杂信访问题中涵养民生情怀、提高工作能力,为加强基层治理水平、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安全稳定贡献自身的力量。

来源:掌上渌口

作者:刘浩岚

编辑:殷志敏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