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文化中国行丨文苑·淦田老街看打铁
2024-08-21 17:10:17 字号:

文化中国行丨文苑·淦田老街看打铁

初夏的雨,已经可以嗅出青梅的味道,雨丝如织,仿佛和烟一起洒落。走在渌口淦田老街,这雨平添一分清新和亲切,这老街像一条从墙院檐房中流过的古老小河,断断续续,曲径通幽。

老街的一隅,藏着一家不大起眼的铁匠铺。铺面不大,屋檐低矮,但炉火通明,铁锤声“叮叮”入耳。青砖修筑的墙面虽显陈旧,却透着一股坚韧与厚重。走进铺内,一股炽热的气息扑面而来,墙面地上烟熏火燎,各式工具、各式铁器摆放得整整齐齐,它们或锋利,或粗糙,或小巧玲珑,散发着独特的乌黑的光泽。打铁的汉子带着汗水脸庞被炉火映得通红发亮,正手持铁钳,在炉火中翻出通红的铁块,甩在一头尖角的铁墩上。

铁匠的手法熟练而有力,伴随着火星四溅,清脆的声音再一次充满房间,透到了老街,每次敲击都准确无误地落在铁块的某一处。他的每一次呼吸、每一次身体移动都显得那么和谐,流畅的动作像在表演一场节奏鲜明的舞蹈,随着铁锤的起落,铁块在他手中有了生命,逐渐形状具备,像一个红嫩的婴儿正在孕育诞生。

我被铁匠的技艺深深吸引,站在铁铺门口的砂轮机边,雨声、铁锤声、炉火声交织在一起,仿佛是一首古老的乐章,诉说着铁匠的辛勤与淦田老街的兴衰。这家铁匠铺,这位铁匠,以及他手中的铁锤与炉火,曾经只是这淦田老街最小的一部分。

湘江之滨的淦田渡,自古以来就是湘中水陆交通的要冲,更是经贸和文化交流的重要节点。兴盛时期,淦田古街商贾云集,舟车辐辏,各类商铺里,从丝绸布匹到陶瓷铁器,从药材茶叶到金银珠宝,应有尽有。各色口音的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商人们在这里进行着繁忙的交易,三教九流的旅客在此停留聚散,各地风俗故事在这里冲突交融。1926年《湘潭公报》曾载:“街市之热闹,不可言状,夜间花灯满市、通宵达旦、如同白昼,门前宾客盈门,生意较前发达十倍……”

随着时代的变迁,现代交通方式的出现,水运不再是客货运输的主要途径,淦田渡的商业活动像一曲繁华的戏曲渐渐到了尾声。盛极一时的老街,只有徘徊在渡口边的老婆婆,手提着竹篾篮在轻声地叫卖,还有执着的铁匠在火花中默默地铿锵捶打,还有雨声,淅淅沥沥。

铁匠师傅突然抬起了头,用袖口在头上揩了一把汗,与一旁凝眸的我目光交汇,相视一笑。那笑容似乎有些自嘲,更有些自信,眼中闪烁着的坚定、热情和饱满的精神,如同晨曦中一缕阳光穿透薄雾,温暖而明亮。

我无从探求铁匠师傅的过往和故事,但我终于看清了他嵌着烟尘的皱纹,粗糙厚实的双手,长年在炉火旁劳作的古铜色皮肤,手臂上被飞溅的铁渣烫伤的疤痕,和不得不穿又因为炎热而卷起的牛仔裤。这是他与铁砧和铁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坚守的证明。雨越下越大,铁匠并未停下手中的工作。他继续挥舞着铁锤,敲打着铁块,仿佛在与夏日的雨和清净的古街进行一场生与死的较量。

打铁是对铁的锤炼,传统文化是对心灵的锤炼,我们每个人也被这生活锻打锤炼着,敲去了杂质,成为一块有用铁。一锤锤,一声声,是淦田老街故事的余音,也是生活给我最温柔的棒喝。然而这一切,对于铁匠师傅来说,并不重要。

离开铁匠铺时,我回头一望。那炉火仍在燃烧,铁具和砂轮机仍静静地躺在角落里,铁匠的身影在炉火与雨水的交织中逐渐模糊。我知道,即使雨停了,即使天色已晚,即使街上的商铺都永远地关上了店门,铁匠师傅仍会坚守在这里,第二天天一亮,他又会继续他的工作,他舍不得这份古老珍贵的手艺,舍不得有关淦田老街的记忆。

来源:株洲日报

作者:李洲姝

编辑:殷志敏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