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大国工匠柳祥国:用新炼锌 以心传薪
2025-09-29 17:38:24 字号:

大国工匠柳祥国:用新炼锌 以心传薪

刚刚在重庆闭幕的第三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上,中国五矿旗下株洲冶炼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首席技师柳祥国入选首批大国工匠人才名单。三十多年来,他坚守生产一线,从一名临时工成长为技术领军人物,不仅带队攻克60余项难题、创效超亿元,更培育出230多名高级工,让“炼锌匠心”代代相传。

9月28日早上7点半,渌口区南洲工业园株冶火炬新材料有限公司熔炼车间里热浪扑面,温度高达45摄氏度,柳祥国早已到岗,开始俯身检查刚出炉的铸造锌。

1993年,他揣着临时工证件走进这个车间,从最基础的投料、控温、装槽、出槽学起,到如今,已成为掌握核心技术的中国五矿首席技师。“1994年,我提的第一条合理化建议,改进电解槽的槽杠子,当时就获得了厂里面的一等奖,还奖了200 块钱,当时每月的工资也只有几百块钱。成功的喜悦激发了我更大的创新热情,从此我就爱上了创新,也学会了怎么去创新。”柳祥国说。

面对锌电解“高能耗”的行业难题,柳祥国把车间当成了实验室,每天扛着50多斤的阳极板往返几十趟调整位置,手臂酸痛得抬不起来,就绑上布条接着干,连笔记都记了二十多本,最终总结出“平、清、紧、看”四个一的全流程标准化操作法,一举打破传统工艺,为企业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一个人的创新源于对工作的坚持,长期的学习、总结与摸索,在工作中要多一双发现的眼睛,多一双勤劳的双手,多一个开动脑筋的大脑,这样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创新,更好地为企业服务。”柳祥国表示。

柳祥国不仅技术了得,还是有名的“救火班长”。他曾临危受命,接手一个产量垫底的班组,仅用一个月,就让“垫底班”奇迹般跃居全厂第一。三十年里,他带过的20多个“后进班组”,个个脱胎换骨,手把手培养的230多名高级工、78名技师,也早已成为冶炼一线的“顶梁柱”。

如今,身为技术专家的柳祥国依然每天雷打不动走进车间巡检、盯生产,还牵头以柳祥国劳模创新工作室、技能大师工作室为平台,着力构建“两校一园区”协同创新工作室体系,培养高技能人才142名、技能人才1500余名,把技术和匠心毫无保留地传给更多人。

“我觉得工匠精神的核心是责任,我的责任就是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让我们的企业、我们的国家后继有人。”柳祥国表示。

来源:掌上渌口

作者:田婧杨 刘旺

编辑:颜佳程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